我挺喜欢雨天。

淅淅沥沥的小雨,润物无声;风驰电掣的暴雨,荡涤世间。

百态的雨,落尽百态姿;千态的人,行在万雨中。

人生该怎么度过?我该去往哪里?去做什么?我会实现愿望吗?我的路...在何方呢?

雨天总能让我安静下来。

尽管冷锋过后多带来高压气团的寒冷,或是雨后潮湿泥泞的小路总让人苦恼怎样才能完美绕开水洼......但些许琐事,终是抵不过雨天时的听闻见感。

生长在长江下游的近海平原,我印象中的雨大多是温和的。除却夏秋台风旺季时大自然馈赠的暴雨,多数时候,雨总是平平和和的落下的,就好像从阴云里出来,便笔直的砸到你头上一样。

但古诗中的春雨,总感觉是斜着打入人间的,总能碰巧飞进窗前诗人的桌案,打湿那么几张纸,引得人思念。譬如“随风潜入夜,润物细无声”,“潜”是个动词,感觉雨是弯着腰摸进宅院的,身不直、不正。

是了,毕竟是春雨,春风总是伴着春雨的。或许正是有风的指引,春雨才能润万物而无声吧。(若是平平直直的落下,那恐怕不能照顾到嫩芽下的根茎吧)

又譬如,“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”,雨珠是弹跳的,像撒下一把玻璃珠,落地后又弹散开来,四处飞溅,动力十足...这也不是直直的落下。

提到雨珠,突然便想起了《琵琶行》。在这样的心情下,再读:“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”,又有了别样的心情。或许稍微修改一下、置换一下本体喻体,又会是一首写雨的奇诗吧...但这样多少还是糟践了江州司马的才华。一首《琵琶雨》,或许最多也只是借雨天感伤一下,但一曲《琵琶行》,却是呐喊出了诗人内心的积压许久的痛苦压抑,他是那么的沮丧,以至于余音绕梁,千古不息......

顺着兴致,查阅了一下“白雨跳珠乱入船”的出处,原来是苏东坡的诗: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》。当是时也,东坡先生金榜第二,初入仕途,于熙宁四年被派去杭州做官。杭州一地,水土丰饶,初次做官能去那里,是皇帝重视、仕途坦荡的象征...大概,那一天“醉书”正是意气风发的心情吧......若是让乌台诗案刚出来时的东坡先生来写,那时写下来的雨天,还会有这般动感吗......

困了,该休憩了。这次随笔就写到这里吧。

最后修改:2024 年 04 月 21 日
欸嘿,不如点一杯奶茶给我吧